||||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校园文化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提升自我,用“心”教学——谢金君

发布时间:2020-11-30 16:43     浏览量:


【摘要】文章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不高这个现状入手,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用“心”,既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关爱学生,还应该及时充电、不断学习,同时还应该将语文教学的视角扩大,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并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关键词】用“心”、关爱、生活

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过一段时间感觉很迷茫。有时明明自己很用心备的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可是在课堂上,为什么学生都死气沉沉呢?一个个都埋着头不理我,感觉就像我将一颗石头扔到了水里,却没有激起一点浪花,虽然他们认真记了笔记,但也就仅仅是记笔记,没有一点回应,而我就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课堂上的学生对语文学习都是如此,那课后的学生呢?可能完全没有兴趣,每天也只是敷衍的完成语文作业吧。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以前一直都怪学生不活跃、不配合,如果课堂经常如此,我觉得就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吧。

最近读了美国作家、教师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给了我一些启示。作者认为,“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这里的心灵使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如何做一名用“心”的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我的语文课堂,我的语文学科呢?我觉得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 用“心”的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自己在课堂上能够旁征博引、巧妙设计、深挖主题等等,而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语言平淡,语调没有抑扬顿挫,不仅学生很难走进课堂中,而且还有可能会在这样的催眠曲中昏昏欲睡。

还记得有一次上完公开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一位评课老师说,“你的课设计得挺好的,重点也突出,但是课堂上的你太严肃了,一直板着个脸,这不太符合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情节啊……”后来我进行了教学反思,确实是的这样的,如果老师一直这么严肃,那么学生怎么会感受三拳打死郑屠的精彩?怎么能感受到鲁达的嫉恶如仇?怎么能感受到鲁达的胆识和谋略呢?

举一反三,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与祥林嫂一起悲哀,也可以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鲁迅一起大笑,可以与辛弃疾一起愤慨,也可以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一起感受悠闲……只有融入了老师情感的课堂,才能将学生真正带入课堂。

当然,在当班主任时,老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课前处理学生问题生气了,还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效果是不好的。

二、 用“心”的教师应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关爱

每个学生都是各自不同的独立个体,有的孩子还有特殊的情况。尤其是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孩子,老师应格外关注,包括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记得在教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时,我既同情海伦•凯勒失聪失明的遭遇,但又很庆幸她遇到了非常有耐心的莎莉文老师,所以她才能够考上哈佛大学,成为作家。我也很想成为莎莉文那样的老师。

而我所带的319班刚好有一个女生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四肢不能自由灵活地活动,甚至有时和她交流都很困难,因为听不清她的话,社会上有些人对她也是指指点点的,曾经有一段时间她还有过轻生的念头。于是在学习《我的老师》时,我既要站在这位同学的角度,与之共情,不能让她太敏感,但又要帮助她成长,于是我就教育同学们,虽然海伦•凯勒身残,但她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志坚,才有那么大的成就。相信这堂课对她应该还是有所触动的。同时我也向同学们表明,自己会向莎莉文老师学习,争取做一名有耐心、有爱心的老师。后来,有一次学校检查学生仪表,刚好我发现她的指甲没剪,于是我拿来了指甲剪亲自为她剪。这是我第一次为别人剪指甲,这个过程虽然有点漫长,但效果很好。当时她的手在抖动(可能有生理的原因,也可能紧张),我的手也在抖动,很担心剪到她的肉,所以我只能小心翼翼地为她一点一点地剪,这也让她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耐心与关爱,同时这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教育作用。因为从此以后,班上几个调皮的男生也开始帮助她提书包、帮她搬课桌、椅子了。我相信这应该就是《我的老师》这篇课文起到的作用吧,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对学生产生共情,然后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这样的教育意义已经超越课堂了。

三、 用“心”的教师应及时充电、提升自我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老师也要求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如果满足现状,总是用老套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肯定是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现在的语文教材统一为部编版后,去年我刚刚接触,一开始很不习惯,不知如何下手,感觉自己的教学是摸着石头过河。今年5月我参加了部编版教材单元整合教学的培训,在这一个星期里,我既学习到了专家教授对部编版六本教材的整体把握,还有新的教育理念——把一单元的课文整合起来教学,还可以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教学,然后还和学员们一起研讨,收获很大。

我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我将第五单元的《一棵小桃树》和《紫藤萝瀑布》比较起来教学,因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的写作背景,又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学生也很容易地找到相似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又找到了不同的地方,效率很高,他们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

所以,用“心”的教师除了教学方法、专业知识需要充电、及时更新外,同时教师的思想也要能与时俱进,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有时还应适当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兴趣爱好。

四、用“心”的教师应该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能仅仅把教学局限在学校里,局限在课堂上,因为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这就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联合能力,能够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还记得在组织研学活动时,有一次是去橘子洲头,我提前把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教给了学生,然后我和学生一起激情昂扬地在橘子洲头齐诵,面对湘江,真实感受当年毛泽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情,这引来了不少路人拍照,获得不少称赞。

有时我也会抓住与孩子们相处的机会,轻松地融入语文知识。有个周末,我带领十来个学生步行前往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沿路我们一起寻找店铺招牌中的错别字,孩子们兴趣很大,很快就找到了几个。还有个学生发现了有个店铺有对联,但不知道从哪里读起,于是我又给孩子们把对联的常识讲了一下,他们的印象都非常深刻。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会发现原来语文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学习还这么有趣,这么实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学科?我想,除了要将自己真正融入到教学中,在教育教学中肯定学生、关心学生,并且教师自己还要不断学习,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其它的方法应该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不仅会阅读教育类的书籍,向名人汲取经验,也会把这些方法运用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多多用“心”,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美)帕克‧帕尔默.吴国珍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3] (苏)苏霍姆林斯基.蔡汀译.《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