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安全教育法制宣传

法制宣传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9-03-28 17:42     浏览量:

有些青少年因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走上了犯罪道路,青少年犯罪行为对社会和家庭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那么青少年犯罪的原由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华律刑事律师就为大家带来了几个青少年犯罪案例。

案件发生在2002年的6月中旬,16岁的少年陈某伙同15岁的黄某和17岁的任某等人在某间网吧对受害人李某实施勒索抢劫并残忍的将其杀害。 案件的发生引起了公安部门的高度重视。据监控录像得知当天李某正在网吧内上网,在其桌上放了一瓶价值4块钱的饮料。随后陈某进入网吧,四处逛了一下又出去了。片刻之后与黄某等人回来并直奔李某的位置。

随后与李某发生争吵,并在争吵的期间陈某迅速掏出一把匕首刺向李某的腹部,其他人又对李某进行拳打脚踢。陈某在捅了几十刀之后,又走出网吧换了一把大砍刀回来,更加凶残的对李某进行迫害。到最后李某已经晕死在地上,陈某等人才停手,随即在李某的口袋里抢去了钱财,然后扬长而去。事后李某被送往医院抢救因失血过多而不治身亡。经过警方的调查后,在事发两天后在另外一间网吧内将陈某等人全部抓获。

据陈某交代,他们都是农民工子弟到外地来打工,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钱财耗尽,于是联合起来出去“搞点钱”。在事发当天陈某看见李某桌上放着一瓶饮料,正是这瓶饮料让陈某选定了作案目标。陈某等人之所以实施犯罪,是因为愿望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并且缺失了家庭温暖和爱,同时对社会存在一定的仇视。

陈某觉得只要能够上网,只要有了钱,什么事都好办,加上本身的教育程度不高,根本不会考虑到事情的后果和严重性。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经常与不良行为习惯的人交往等原因,他们对社会规范的约束和法律的约束不以为然,放任自我,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实施了一些与社会规范不相符的行为,从而触犯了法律。同时他们长期沉迷网络打打杀杀的游戏,从而使他们将现实与网络混淆,致使他们的作案手法极其凶残,并不以为然。

他们犯罪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团伙性,并且趋向于低龄化,手段成人化。对于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他们认识得少之又少。

从这个案例,我们看见了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但如果不能栽培好他们,那么他们也会枯萎,会走上错误的道路。所以教育好,栽培好祖国的花朵,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任务!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日益昌盛,繁荣富强。